体式学习在于精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瑜伽老师,首先需要参加专业的瑜伽教练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瑜伽的历史哲学和瑜伽体式等基础知识,从而能够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瑜伽。之所以说瑜伽教练培训是基础的入门,是因为瑜伽知识渊博涉及广泛,并非短时间就能完全掌握,入门之后的不断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正确系统的入门课程,能够避免后期走弯路,而是奠定好扎实的基础,能够一步一步的提升。
那么对于想要参加瑜伽教练培训课程的人来说,怎么判断这个培训课程是否足够专业呢?各大瑜伽培训学校的招生广告内容各有特色,普遍承诺培训课程包含瑜伽的介绍、瑜伽体式、瑜伽教学、瑜伽解剖、课程编排等,但对于一个瑜伽小白来说,是不能理解这些内容是否凸显学校的专业度的。通常才开始接触瑜伽的人,都停留在瑜伽的表面,例如瑜伽体式的高难度、瑜伽体式的数量和瑜伽体式的创新上面。这时候瑜伽学校则会告知学习的内容包含初级、中级、高级瑜伽体式多达几百个,用体式的数量来展现教学的专业。那么学员往往能够被此打动,认为学的多就是学的好,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瑜伽体式到底有多少个?我们需要学习多少个才算专业呢?
瑜伽有多少个体式
瑜伽的历史悠久深渊,从历史记载看来,多达5000年以前就存在瑜伽动作,发展演变到如今,已是古今结合,体式的变化早已多彩多样,目前到底有多少个 瑜伽体式谁知道呢?难道我们需要把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体式都学会吗?不论什么难度的体式都需要学吗?当然不是!瑜伽体式学习几十个基础的就行了,从基础的体式当中根据需求和发展,演变出更多的体式,把体式详细的归类分类,这样就能够管理已学体式,也能发展新的体式。
初学者如何学习
才开始学习瑜伽体式,最简单的分类就是把体式分为:站姿、坐姿、跪姿、卧位、倒立等,这样是最方便直接的分类。进入瑜伽解剖的学习时,通常可能会把体式按照关节活动的范围分类,比如:开肩、开髋、后弯、前屈等,这样的分类比较能够认识肌肉的工作原理。当你深入学习到课程编排或理疗修复的课程时,可能又会把体式分类为脊柱、核心、四肢等。无论怎么分类,瑜伽体式始终都是那些体式,所有体式似乎都有共同点和不同点,体式的变化体式和演变体式都不离其核心的在变化。这时候,如果没有系统的引导,我们该如何判断那些体式是最先需要学习的基础体式,哪些是可以以后再学习的体式呢?接下来我们举例说明。
瑜伽站姿的体式当中,跨立位的体式较为使用频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比如“战士二式”,是站立开髋力量体式,它是很多体式的基座体式,如“侧角伸展式”、“半月式”、“三角伸展式”、“树式”、“束角式”、“广角式”等。它们都是以”战士二式“为基座进入的,也都是开髋的体式。这说明这些体式与“战士二式”使用的肌肉、关节运动方向、距离、呼吸等重要的细节点都差不多,具有较多的共通处。像这类具有共通点的体式,我们可以先学习代表性强的体式,然后仔细的研究和学习,完全掌握其中的原理和知识点,充分了解练习动作的细节和要点,再学习以它为基座的吉他体式,就会比较清晰。那么以后再遇到此类的新动作,也会一目了然的掌握其中的秘密。 再比如坐姿当中的典型体式“船式”,这个体式比较常用,也是出名的平衡核心体式,大家都知道练习这个动作可以强化核心,但是其中还有更为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屈髋。在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初级的学员通常会出现的现象就是抬不起腿来,不一定是因为腿部太弱或者腹部太弱,也有可能是因为髋屈的能力弱。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习髋屈,了解屈髋需要用到的肌肉髂腰肌、当这些肌肉收缩或伸展时身体会呈现的动作、其他部位的不顺位造成的影响等,解剖分析之后一一改善并强化。那么以后遇到同类的需要抬腿或折叠髋部的动作,我们就会联想到髋关节的弯曲,掌握了中点核心的知识,就不会对体式有较多的迷糊点。
数量不是重点
现在各大瑜伽流派的精华已经被传播,许多流派也有自己的练习方式和特色,甚至体式也非常不同。比如“寰宇瑜伽”的高级动作会比较有难度,也成了各相挑战的目标。举个例子,支撑平衡类的体式“乌鸦式”,在哈他瑜伽中大多就“规规矩矩”的练习,而高级挑战的练习就会演变出各种不同的变化,他们会在乌鸦式中加入开髋、单腿甚至各种切换动作。其实只要你能很好的完成乌鸦式,那么乌鸦式的其他变体,也是能够挑战成功的,那么无论这个动作怎么变化,它的核心都是乌鸦式的核心,而我们才开始学好乌鸦是最重要的。 以上主要说明:瑜伽体式的基座体式或代表体式。学习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构建一些适合自己理解和学习的基座体式或代表体式,会更利于系统的整理和学习。所以,学习多少体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根基体式”弄明白,一个基础体式可以演变出无数个变化体式,体式的数量就不再是重点,专业科学的知识才是关键。
瑜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健康,即便瑜伽当中存在挑战,挑战的目标也是战胜我们自己对未知的恐惧、克服我们自己的懒惰。初学瑜伽,不建议盲目接收太多知识,不便于消化吸收,应该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弄明白学清楚,打好基础之后再探索更深的知识。这其中练习和学习都不能停,因为一切的灵感都来自经历和经验。